图片
昨天有读者朋友留言问风寒型的荨麻疹应该怎么应对,今天我们就大概讲一下。
首先要知道,人体本身是有自愈系统的,任何邪气来犯,人体都会启动自愈系统,想办法把邪气排出去。比如着凉了,感冒发烧,这本身就是正邪交争于体表,在体表打仗,所以体表的温度升高了。
正常情况下,体质比较好的,正气比较足的,不用吃药,自己就能好。比如发烧后,出了点汗,通过出汗,把邪气排出去了,病也就好了。
但也有自己好不了的情况,正邪力量僵持住了,这个时候,辅之以药物,可以助力人体一把,会好的更快,当然前提是辨证用药是准确的,如果药用的不准,那是帮倒忙。
比如发烧的时候不出汗,用麻黄汤打开毛孔,帮助出汗。或者是出汗了,但是还是烧,可能会用桂枝汤,再往前线输送点兵力,把邪气彻底赶出去。
用什么药,需要具体辨证。
风寒型的荨麻疹,其实就是有时候感冒发烧没有好完全,留下的小尾巴。
大家都知道荨麻疹很痒,为什么痒呢?因为邪气从外面来犯,人体就要想办法把邪气往外排,但有时候正气力量不够,排到肌肉和皮肤之间,排不动了,正邪僵持于肌肉和皮肤之间,寒湿郁表,排不出去,就会痒。
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桂枝麻黄各半汤,这个方子出自《伤寒论》,是张仲景为治疗“太阳病日久不解,邪郁肌表”所创。其组方取麻黄汤与桂枝汤各1/3剂量相合,形成“小发汗”之力,专攻寒邪郁闭于皮肤腠理之证。
桂枝麻黄各半汤:麻黄6克 桂枝6克 白芍6克 苦杏仁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(约6克) 大枣4枚(约12克)(剂量仅供参考,具体以辨证用药为准)
风寒型荨麻疹多因寒湿郁于皮肤腠理,卫阳被遏,正气欲驱邪外出而不得。方中麻黄开泄腠理,桂枝温通卫阳,二者相合激发“微汗”,使寒湿从毛孔透达。白芍敛阴,大枣、炙甘草补中,制约麻黄峻烈之性,避免大汗伤津。苦杏仁助麻黄宣肺气,肺主皮毛,肺气畅则皮毛开,湿邪随汗而解。
桂枝麻黄各半汤这个方剂,属于小发汗,为什么不能用麻黄汤大发汗呢?因为此时邪气未深伏,但正气已虚,若用大汗峻剂(如麻黄汤),恐“过汗亡阳”,反伤正气。
风寒型荨麻疹的“痒”,本质是寒湿欲出而不得的“郁闭状态”,瘙痒为正气欲驱邪外出的反应,但“力弱未逮”。小发汗法恰似“开窗透气”,既疏解表郁,又保全正气。若大发汗强行开泄,易致“邪去正亦伤”,残留寒湿反成伏邪,迁延难愈。
桂枝麻黄各半汤属于发汗轻剂,通过“微似汗出”,使寒湿从腠理缓缓外透,既解表郁,又护津液,形成“开中有阖”之势,避免腠理大开后复感外邪。
风寒型荨麻疹主要有以下特征:
1、遇风冷则荨麻疹发作,疹色淡红或苍白。
2、瘙痒无汗,伴恶寒低热、肢体酸痛。
3、舌淡苔薄白,脉浮紧或缓。
如果是其他证型的荨麻疹,则不适用此方:
1、风热型荨麻疹:疹色鲜红、灼热剧痒、遇热加重者。
2、阴虚血燥证:皮肤干燥脱屑、舌红少苔、五心烦热者。
3、湿热内蕴证:疹色红赤、渗液糜烂、口苦尿黄者。
清代医家吴鞠通曾治一患者“遇寒即发疹遍身”,投桂枝麻黄各半汤三剂而愈。
服用本方后,需避风保暖,辅以热粥助汗,以“遍身漐漐微似有汗”为度,切忌大汗淋漓。
此方犹如一把“外科钥匙”,专开肌表微郁之锁。其精妙处在于“汗而不过,散而不伤”,堪称仲景“方证相应”思想的典范。
但是大家一定要谨记,荨麻疹病因繁杂,若非紧扣“风寒郁表”之机,反易引邪深入,不可不慎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